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教

admin

来源:语文阅刊 原创:曾忠

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教

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教

广东高州一中 曾忠

语文,最容易教,也最难教。许多时候,不拿着答案来评讲,语文老师的心还真没有什么底。要做到“三好”(读得好、写得好、考得好),那就更不容易了。讲题,貌似头头是道;做题,实则胆战心惊。讲就天下无敌,做就无能为力。语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笔者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语文老师忽略了“学”,忽略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读写考能力。试想,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连课文都没有认真读上几遍,深入分析,就忙着找各种名校名师名课件,看着答案“启发”学生思考,那岂不是闹天大的笑话吗?现实可能就是如此。高效学习讲究精准输入、深度内化、多元输出,而一味的搬运课件(至多只是浅加工)又如何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呢?学生一文三不知,还经常责怪学生不动脑。想想老师自己又是怎样独立而深入思考的?老师整天埋怨学生读书少,但自己又读了多少书?是随便翻翻还是细读品味呢?现在学生不是读书少的问题,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系统训练,不会细读、精读、批判性阅读,不会批注,不会质疑,更谈不上与作者文本、与老师同学的有效对话。只读不写,肯定不行;读写胡乱结合,也不行。人大附中倡导从初一开始读经典名著,并坚持写读书笔记,经常交流。这其实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。师生齐读共写,老师及时反馈指导,学生经常交流学习,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视而可见。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堂,还需静静的阅读写作。

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教,而不是只是教教材呢?首先要解决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“学”的问题。而最好的学习无疑是反复研读课文了。一是精读三遍以上,最好熟读成诵。精读课文需要学会批注。孙绍振先生说自己读书时,会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来作批注。二是查阅相关书籍资料,大胆质疑,独立思考。《记念刘和珍君》一文中有大量难解的语句,如何博取众长,自成一家,语文老师煞费心机可能才有一点收获。三是写“问题文”。将自己的疑问整理成“问题文”,形成较为全面且深入的理解。四是不断提高答题能力。吴小轶《一线素养——语文阅读高分突破》一书指出:“要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理解的问题,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构建学科思维。而培养学科思维的前提就是准确理解学科语言,学科语言中思维程度的就是本学科的术语。甚至可以说,我们对一门学科术语的理解越深刻,我们的学习也就越深入。术语会使概念变得更加凝练,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”除了准确理解学科语言,还需要动手做,敢献丑,敢示范。不重视做题和写作的语文老师很难提高教学水平。教师是教练,边教边练,及时反馈,及时纠正,而非纸上谈兵,袖手旁观。正如陆游所说的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有些语文老师一辈子只讲理论、方法、技巧,却从不实践,误己又误人。

展开全文

解决了语文老师“学”的问题,如何用教材教就容易很多了。

首先,抓住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研习任务,突出文本特征来教学。如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是阅读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和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,合作整理“批注本”。就《包身工》的新闻性与文学性写一篇札记。笔者要求学生常写读书小论文。几百字的论文写好了,几十个字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答题就不在话下了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问题,起步时,笔者常投影读书小论文提纲,供学生参考。举例如下。

《包身工》的新闻性和文学性(提纲)

一、新闻性(真实性)

1、人物真实

(1)概括芦柴棒包身工的身份(年龄、性别、绰号、工作单位、工作时间、工作环境、居住条件、饮食条件、劳动待遇、来历)

(2)对“芦柴棒”的记叙出现了三次,有何作用?

对表现主题的作用: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,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。

(3)作者重点描写“芦柴棒”起什么作用?

点面结合。面:一般的、概括性的材料(骨架);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,写包身工的起床、吃粥、进工厂等。点:典型人物、事件、细节、场面(血肉)。主要是具体事物描写,芦柴棒、小福子等。

作用:1、既给人以整体感,可以整体把握,真切完整地了解事物(景物)的具体特点。2、塑造人物,表现主题;渲染气氛,烘托事物;明示、暗点主题等。

2、事件真实

(1)了解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及包身工真实生活。

(2)你怎样评价她们的生活?

3、数据真实

(1)包身工的住宿空间有多大?

(2)请以“芦柴棒”为例,算算看,带工老板是如何压榨包身工的?

(3)东洋厂飞跃的庞大体现在何处?

二、文学性

1、修辞手法的运用

如排比、对比、比喻、反语、比拟等。第49段六个“没有……”,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;“没有……”和“有的是……”运用对比,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、野蛮,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。“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……”比喻,如此劣质的伙食都要抢,可见包身工生活之凄惨。形象表现出包身工的悲惨遭遇。

2、表现手法的运用

如象征、类比。船户养墨鸭——捕鱼——卖钱(没有虐待);带工老板——饲养包身工——赚钱(没有温情)。类比作用: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,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。

3、表达方式的运用

(1)描写

分析包身工生活的段落和“芦柴棒”或“小福子”遭遇的段落中的神态描写、动作描写、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。

(2)在表达上,多种表达方式结合(记叙、说明、议论、描写)

4、双线结构的运用

主线:按时间线索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。清晨起床→吃早饭→劳动→黄昏收工。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(吃、住)恶劣、劳动条件恶劣两大方面形象地反映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。

辅线:文中穿插背景资料(制度分析):来历→原因→控诉,写包身工制度形成发展及庞大的状况,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。

双线交织,开合自如,穿插有致,有逻辑性,又有较强的文学性。

其次是教学中必须突出语言的重要性。离开语言和语境来谈语文教学,那真是一种笑话。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。工具性主要是语言的字面意思、浅层意思,人文性包含了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、丰富的深层意思等。在教学《记念刘和珍君》一文时,可牢牢抓住重要词句的理解来组织教学活动,启发学生从遣词造句、修辞运用和标点符号等方面提问质疑。

第三是有意识、有计划嵌入高考考点,提高高考应试能力。《包身工》一文有大量的引号,不妨引进高考引号这一考点,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归纳,初步掌握引号的几种用法。毕竟如今的语文教学存在教考分家的问题,高一高二的教学如果不扎扎实实落实高考考点的学习和能力训练,考测成绩自然上不去。

最后要一再强调科学高效的“教”源自科学高效的“学”。语文老师的“学”往往比学生的“学”更重要。考什么,教什么,老师自己怎样考得好,就怎样教,道理就如此简单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语文老师自己的“学”“做”“练”“考”,就是最好的实践,最好的改革。语文老师如何用教材教时,千万不要忘记教前学,教中学,教后学,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MZA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