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admin

半岛全媒体记者 谷朝明

这是青岛老城区里一个安静的角落,一处鱼山路上只有7平方米的空间。

“95后”邵扬的咖啡屋,到这个五一假期开业刚满一年。从今年春节意想不到地卖断货,到刚刚过去的这五天,天天顾客盈门,她和她的咖啡屋见证着老城旅游的变化。

本期《听·见》,我们对话这个青岛小嫚,听她讲述深深印在青岛人骨子里的老城情怀,以及她感悟到的五一青岛旅游大火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日营业额轻松破千

我叫邵扬,今年28岁,是一个出生在老城区的青岛小嫚。我本科在厦门读的服装表演与设计专业,毕业后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驻青岛公司工作。

关于我的人物标签,之前是爱好音乐、喜欢滑板的“95后”;现在是老城区仅7平方米咖啡屋的主理人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如果说咖啡是我对生活的理解,那对青岛老城的执着,则可以说是随着我慢慢长大,逐渐激发出的源自骨子里的那份真爱。

展开全文

我的咖啡屋位于鱼山路,在中国海洋大学对面的院子里。去年4月25日正式营业,从开业到现在没做任何商业广告类的推广,来的全部都是“自然流量”。

说到这两年的老城区,青岛人的印象是“文化味浓了,人流量大了”。作为一个开在深巷里的咖啡屋小业主,我的感觉应该更为真实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最明显的感受是,上客的时间提前了。原来到四月底才开始有人流量,今年则提前到了春节,不亚于去年五一,甚至比那时还要好。我农历大年初三开始营业,准备了足够多的物料,谁知道没几天就卖空了:咖啡豆没了、杯子没了、吸管也没了……

吸取上次的教训,这个五一假期前我进行了充分“备战”。联系厦门的咖啡豆供货商,五六十斤的大份装,我要了好几袋,一个人都搬不动。店内设备和店外的装饰,所有的细节都进行了完善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五一期间,店里的咖啡每天能卖到五六十杯,销售额轻松过千,对于仅有一人、面积7平方米的小店来说,收入还是挺乐观的。尽管这次准备相对充分,但临近假期结束,有些囤的货也快卖光了。

说到今年老城区的人气,其实从春节“异军突起”之后,就没怎么间断,清明等小长假和周末,人流量都挺好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情绪价值>产品价值

我是“95后”,也是个爱好广泛的都市女孩。我眼中的旅游变化,首先是“组团”的方式在变。

我很喜欢旅游,大学刚毕业时经常三五好友相约出去玩。现在的“00后”更为新潮,有个流行词叫“旅游搭子”,在社交平台发个帖子,说出游玩路线,问“有没有人拼团,费用AA”,转眼间,陌生人便成了好友。在我的咖啡屋,这种“旅游搭子”越来越多。

除此以外,父母一辈的夕阳团也明显多了起来。大巴一到,年龄相仿的“60后”们摩肩接踵挤下车,打卡拍照。

“70后”和“80后”则流行“City Walk”。也许是工作上有压力,也许是想获得另一份清闲,请几天年假,漫无目的地来到这个城市,没太多规划,随意行走,感悟人生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关于旅游,有两个时髦的词叫“流量盛宴”“城市IP”。抖音上栈桥人山人海的场面,都是现象级的流量。对于老牌旅游城市来讲,这并不算是“泼天富贵”,但这波流量老城区接得还是稳稳的。

我的店里只有7平方米,4把椅子,院子也不大。如果说定位,更像是“深夜食堂”的那种感觉。因为忙不过来,我店里只有咖啡,没有酒菜,也没有零食。如果说别人的咖啡馆卖的是环境,我卖的则是温馨。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就像烧烤,全国各地都不缺少好吃的烧烤,为何人们还心甘情愿花几个小时跑到淄博,再排队吃上一口烧烤?并不是只为“卷一口地道的山东小葱”,更多的则是享受着一份“情绪价值”。

说到老城区的业态,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商业,也包容了更多年轻化、有内涵的温度小店。无论是网红打卡的餐馆,还是融入青岛文化的精酿小酒吧,抑或是我这种不起眼的小咖啡屋……都在提供着不一样的情绪价值。

不仅外地游客,本地人来老城区消费的也越来越多。甚至有上了年纪的老人,拄拐棍到这里感悟人生。

你可以想象一下,老楼的院子里,不同年龄的人端着手作咖啡,吃着自带的零食,阳光洒下来……在这一刻,情绪价值是不是远大于产品价值?

听·见 | 青岛嫚的7平米咖啡屋,溢出老城“情绪流量”

老城拉长了青岛旅游季

我从小就生活在老城区,一浴、八大关、小鱼山、鲁迅公园都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。长大后,我又将店铺开在了鱼山路。可以说,我的成长经历,见证了青岛老城的变化。

就拿大学路的路牌来说,我小时候,“大学路”这三个字是刻在木头上嵌在墙上的。时间稍久一点,还要人工将牌子上的字描上深颜色。2018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,大学路和鱼山路的拐角突然就成了网红墙,牌子也变成了石头,嵌在拐角的两边。

老城区文化做得比原来更细致了。同样以指示牌为例,坐地铁从人民会堂站出来,会看到很有特色和文化味道的旅游指示图。这也是一种很便捷、很人性化的文化传播。

青岛的老城为什么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?以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为例,她是厦门土著,厦门、青岛两个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,但她却更喜欢青岛。她来青岛后发现,青岛不仅有红瓦绿树,有德式建筑,树上还有那么多鸟窝。在她看来,青岛老城区面积大,可以沉浸式旅游,还可以感受更多青岛老城独有的人文味道。

我的咖啡屋所在的房子是1977年建成的,虽然并不是老建筑,但在周边百年老楼的映衬下,也仿佛有了厚重的历史感。去年开店刚装修时,初到这个房子里,有种穿越上世纪的感觉,窗户都是木质的,拿手一敲都会掉渣。

像我改造的这个小空间一样,原来老城闲置的空房,也都凸显着商业价值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赋予了这个建成47年、仅7平方米的空间新的生命。同样,青岛也通过改造,给百年老城植入了更多人文气息。

这种文化成为了旅游的灵魂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MZA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